发布日期:2025-05-04 20:29 点击次数:185
在信贷增速趋缓、息差收窄的挑战下降杠杆是什么意思,江苏银行却凭借自身的独特战略和优势,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。2025年一季度,其资产规模突破4.46万亿元、利息净收入同比激增21.94%、零售AUM稳居城商行首位……这份成绩单彰显了其穿越周期的韧性。
《反脆弱》一书中提到:“进化最有趣的一面是,它是依赖反脆弱性实现的……当暴露在波动性、随机性、混乱和压力、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,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。”
回顾银行业近两年的发展,在信贷增速趋缓、净息差持续收窄、中间业务收入增长承压等行业挑战下,其面临的压力有目共睹。面对周期的“不确定性”,如何实现提质增效,成为银行业必须直面的关键难题。
作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,江苏银行积极应对挑战,围绕服务扩大内需和产业升级,持续优化金融供给、提升金融服务效能。该行以管理模式优化为基石,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,构建了独特的“反脆弱”体系,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较强的韧性。
一季度数据显示,报告期内,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23.04亿元,同比增长6.21%,利息净收入更是达到165.92亿元,同比上升21.94%,实现归母净利润97.8亿元,同比增长8.16%。
在资产规模方面,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江苏银行资产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大关,总资产达4.46万亿元,较2024年末增长12.84%。其中,各项贷款余额为2.26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7.96%,为实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“金融活水”。
业绩韧性生长,构筑经营“基本盘”
“致广大而尽精微”这句出自《礼记·中庸》的话强调了在追求目标和理想时,既要有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底蕴,也要关注细节,做到精益求精。
对于企业而言,亦是如此。一家企业制定并执行好一个优秀的战略,最艰难的部分或许是清楚地识别出自己所拥有的优势和能力。
江苏银行身处经济发达的江苏省,数以万计的企业在此蓬勃发展,这一切赋予了该行得天独厚的地理与经济优势。
报告期内,江苏银行深化对公板块一体化经营战略,为客户提供“直接融资+间接融资”“金融+非金融”的全方位、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,致力于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金融标杆。
数据显示,一季度末,该行对公存款余额为13292.59亿元,相比于2024年年末增长14.41%,对公贷款余额为14957.49亿元,相比于2024年年末增长13.49%。
植根江苏沃土,该行聚焦江苏省“1650”产业体系建设,开展产业链服务方案研究,制定新能源、储能、船舶、养老、人工智能等行业服务指引。2024年年报显示,制造业贷款余额3033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19.41%,占对公贷款余额比例23.01%;基础设施贷款余额5271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26.10%,占对公贷款余额比例40%。
此外,近年来,江苏银行加快了“轻型银行”转型的步伐。据了解,该行紧紧围绕“做大零售业务,聚焦财富管理”的战略目标,立足“全客群、全渠道、全产品”三大发展要素,实现了零售规模的稳健增长与服务效能的持续提升。
特别是在财富管理业务领域,江苏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,聚焦客户需求,全力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和产品“研选配销”能力。通过深化“分层+分类”客群经营,为16类重点客群量身打造专属综合服务方案。同时,强化公私业务协同,聚焦企业家客户“个人金融、企业经营、家族传承”的多元需求,完善从个人到企业的全方位服务体系。
不仅如此,江苏银行的“919财富节”在“2024金诺·第八届金融品牌影响力案例征集”活动中,荣获“金融品牌年度产品传播案例”奖,成为唯一获该奖项的城商行,充分彰显了其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品牌影响力与创新能力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,江苏银行对私存款余额为9082.95亿元,相比于2024年年末,高增10.37%。对私贷款余额为6919.30亿元,较2024年末增长2.54%。此外,根据最新数据,一季度末,该行零售AUM规模超1.5万亿元,稳居城商行首位。
此外,作为江苏银行大财富管理布局的重要一环,该行的苏银理财子公司同样成绩斐然,数据显示,2024年末,理财子公司资产总额达57亿元,管理理财产品余额高达6332亿元,规模位居城商系理财子公司首位。
在此背景下,江苏银行业绩实现了稳健成长。2025年一季度报显示,该行江苏银行资产总额成功突破4万亿,达到4.46万亿元,较上年末增长12.84%,实现营业收入223.04亿元,同比增长6.21%,实现归母净利润97.8亿元,同比增长8.16%。
具体来看,江苏银行利息净收入的表现尤为亮眼。数据显示,一季度末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65.92亿元,同比上升21.94%,在行业息差承压周期中展现出极强的收入稳定性。
非息收入增长更是成为江苏银行业绩的一大突出亮点。具体来看,该行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实现16.50亿元,较往年同期增长21.77%。此外,该行在投资端展现出卓越的资产配置能力,报告期内,实现50.78亿元投资收益,同比增长30.05%。
布局新质生产力,凸显价值“亮色”
银行业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,与经济周期具有高度关联性。
过去十余年间,中国银行业以“规模导向”“速度优先”为增长逻辑,借助信贷扩张、网点下沉等手段,实现了资产规模的快速积累。
然而,随着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传统粗放式增长模式的边际效益逐渐递减。加之宏观经济增速换挡、金融监管趋严等多重因素影响,银行业正处于从“增量”向“存量”的战略转折点。
如何在增速放缓的环境中实现“有质量的增长”?江苏银行给出的答案就是挖掘新的增量市场、调整资产结构完成转型,以“提质”取代对总量的追求,从而稳健穿越周期。
当下,新质生产力正驱动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革。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进程中,银行业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金融活水供给者,更是在服务“未来产业”中开辟业务新蓝海的重要力量。
作为一家深植开拓基因的城市商业银行,江苏银行聚焦新质生产力、绿色低碳、先进制造、新型基建等前沿领域,全力助推制造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升级,重点培育和扶持领航企业、冠军企业以及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等。
例如,在科技金融领域,江苏银行针对科创企业的生命周期,优化“科创融”分层分类服务体系,打造了成长之星、高企贷、专精特新贷等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产品。围绕科创技术攻关重点领域,该行还创新推出“卡脖子”专项贷、科学“仪器贷”等特色产品,精准对接科创企业不同阶段的金融需求。
同时,在绿色金融领域,江苏银行大力塑造“国内领先、国际有影响力”的绿色金融品牌。优化“苏银绿金”服务模式,与国家工信部合作推出“绿色工厂贷”产品,积极参与组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ESG发展联盟,并牵头制定4项可持续金融国际标准,入选了PRB全球十大优秀案例,彰显了其在绿色金融领域的行业引领地位。
凭借这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,江苏银行在制造业、科技企业、绿色金融和普惠小微等多个领域成绩卓著。
截至2024年年末,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033亿元,同比增长19.41%;科创贷款余额2326亿元,同比增长22.80%;绿色融资规模超过5509亿元,同比增长22.40%;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达2105亿元,同比增长21.36%。
综上,江苏银行通过深化普惠金融、布局新质生产力以及持续优化金融服务,不仅为自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为整个银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。
深化数字赋能,培育发展“新引擎”
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,金融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银行业格局。
2025年,中国银行业迎来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年,科技不再是辅助工具,而是驱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引擎。
首先,金融科技的深度应用正在打破传统银行业务边界。具体来看,在零售业务方面,江苏银行致力于打造“一流财富管理银行”,连续十年不断迭代创新其手机银行APP。
如今,该行手机银行APP10.0版本,将数字化能力与财富管理能力深度融合,从“海选好基”的智慧筛选,到“基金比对”的专业分析;从“主题选基”的市场洞察,到“基金诊断”的深度解析,每一个功能都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、便捷的投资决策支持。
在对公业务上,江苏银行强化创新引领,打造“苏银e链”服务体系,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全产品、全场景业务覆盖,将金融服务扩容下沉,助力实体企业发展。
此外,科技不仅改变产品形态,更重新定义银行服务方式。基于手机银行APP,江苏银行以高频消费场景为切入点,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场景落地的高效转化,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多个关键业务场景。
比如,立足本地客户的消费需求,江苏银行打造了“慧生活平台”。据了解,该平台通过整合九大特色场景和17家城市特色服务,覆盖了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,从而满足了用户对于便捷生活服务的多元化需求。
最后,随着科技应用深化,银行业风险防控体系同步升级。近年来,江苏银行持续完善“1+3+N”风险管理体系,该体系全方位覆盖信用风险、市场风险、操作风险等多领域,有效提升了风险识别、评估和控制能力。
比如,江苏银行自主研发的大语言模型平台“智慧小苏”应用于数据血缘分析场景,助力数据治理提质增效,在地址智能对比、合同智能质检等风控场景提升数智化风控水平。
数据是最好的证明。江苏银行2025年一季度报显示,报告期末,该行不良贷款率为0.86%,较上年末下降0.03个百分点。
未来,随着新质生产力持续释放动能、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,江苏银行将以更稳健的姿态,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普惠化的金融服务模式,助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上一篇:股票有杠杆购买吗 公告速递:调整招商鑫嘉中短债债券基金大额申购和转换转入业务
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正规炒股按天配资_国家审批的配资网站_线上股票配资申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